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九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九還

九還為氣功內丹術之重要術語,源自東漢魏伯陽所著《周易參同契》:「剛施而退,柔化以滋,九還七返,八歸六居。」其內涵於歷代丹經文獻中解說紛呈,然皆圍繞內丹修煉之精、氣、神轉化與陰陽調和之理。

一、九還之理論淵源

九還之「九」於《易》數屬陽,為老陽之數,象徵金之成數(四象中少陰為金,其數為九),故丹家以「九」喻金氣周流。中醫理論中,肺屬金,主氣之宣降,而金生水(腎),故「九還」亦暗合五行相生之機,指金水相濟、氣化歸元之過程。

二、古代丹經對九還之詮釋

  1. 《道樞·參同契下篇》
    以「光色」為解,謂內丹凝結時,真氣化現九色光華,象徵三寶(精、氣、神)圓融,故稱九還。此說與中醫「五臟藏神」理論相通,九色對應五臟五色(青赤黃白黑)之氣交疊昇華。
  2. 《脈望》卷三
    提出「內觀九竅」為九還。九竅指眼、耳、鼻、口、前陰、後陰,丹功修煉中閉塞外竅以返觀內照,使先天之氣歸根復命。此與《黃帝內經》「九竅為水注之氣」相呼應,強調竅通氣脈之理。
  3. 《金丹大成·金丹問答》
    以五行數理釋之,謂「九為金之成數」,金氣下行與腎水(一為水之生數)相合,形成金水相生之循環,稱「九還」。此說契合中醫「肺金生腎水」之生理觀,亦隱含「抽坎填離」之丹法要旨。

三、九還與內丹修煉之關聯

在內丹術中,九還常與「七返」並論(七為火之成數,象徵心神),合稱「九還七返」,意指:

  • 金氣(九)還歸丹田:肺金之氣降斂入腎,助腎陽蒸騰化氣。
  • 火性(七)返本還原:心火下濟於腎,使坎離交媾而成丹基。
    此過程與中醫「心腎相交」「水火既濟」之養生理論高度契合,皆旨在調和陰陽,復返先天之態。

四、九還之延伸意涵

部分丹家亦將「九還」引申為「周天運轉之數」,如任督二脈之氣行九轉而成丹;或對應「九轉還丹」之說,以九為極陽之數,喻示氣機圓滿。此類詮釋雖側重術數,然其核心仍不離中醫經絡氣化之框架。

綜觀之,九還一詞融攝易理、五行、臟象及丹道實踐,既是內丹術的關鍵環節,亦為中醫氣化理論在養生領域的具體展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