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揪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揪法
揪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首載於清代醫籍《急救痧證全集》。其操作與擰法相近,然更具針對性與爆發力。施術時以拇指與食指為主,或輔以中指,迅速鉗夾特定部位之肌肉或韌帶,並瞬即上提,藉由短促的機械刺激疏通經絡、調暢氣血。
操作特點
- 手法要領:強調「快、準、穩」,捏提動作需一氣呵成,力度深透而不滯滯。
- 施術部位:多應用於肩背及腰脊區域,尤其擅長緩解肌肉板結(如斜方肌緊繃)或筋絡瘀滯(如膀胱經循行處之痠痛)。
- 作用機理:透過外力牽拉刺激皮部與經筋,激發衛氣運行,達到「鬆則通」的效果,符合《黃帝內經》「按之則血氣散,故按之痛止」之論述。
臨床應用
揪法屬「瀉法」範疇,適用於實證痧脹或風寒濕邪閉阻經絡之證。清代痧症療法常以此法配合刮痧,快速解除局部氣血壅滯。現代推拿中,亦用於改善肩周炎或腰肌勞損引起的僵直感,其刺激量介於捏法與彈撥法之間,能有效鬆解淺層筋膜黏連。
與其他手法之異同
- 相較於擰法:揪法施力更集中,且提拉幅度較大,作用層次偏重肌肉與韌帶;擰法則多旋轉扭動,偏向表皮刺激。
- 相較於拿法:揪法屬瞬發性手法,拿法則強調持續捏提並配合揉按,二者一急一緩,各有所主。
此手法體現中醫「以痛為腧」的治療思想,通過局部刺激激發經氣自調功能,然需嚴格遵循「辨經施術」原則,針對病灶所在經絡選擇操作部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