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竟體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竟體癰(也稱為竟體膿瘍)是一種癰瘡,病名來自古代證書《諸病源候論》。當時的醫學將癰瘡分為不同的程度,將最大的癰瘡稱為竟體癰。根據該書的描述,竟體癰的大小通常在一寸至二尺之間。

竟體癰通常由外界的病原體,如風熱、濕熱等邪氣,入侵人體而引起。這種症狀通常出現在體質虛弱、免疫力低下的人羣中。患者會出現局部皮膚紅腫熱痛的症狀,伴隨有波動感和周圍的紅暈。此外,可能還會伴隨發熱、頭痛、全身不適等症狀。

治療竟體癰的方法包括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。通常使用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等中藥來清熱解毒,並搭配魚腥草、大青葉、紫花地丁等中藥來消腫排膿。此外,也可以外用黃連膏、紫雲膏等藥膏。

要預防竟體癰,可以注意以下幾點: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如勤洗手、勤換衣,避免接觸不潔物品;加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,如多吃新鮮蔬果、進行適當運動,並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;注意飲食,避免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的食物;一旦出現癰瘡,要及早治療,避免病情惡化。

竟體癰是一種嚴重的癰瘡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敗血癥、壞死性筋膜炎等嚴重併發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癰瘡,應及早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