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痙病似天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痙病似天釣
病證名,出自《幼科發揮》。此症多見於小兒,臨床表現為背項強直、腰身反張,伴隨搖頭瘈瘲(肢體抽搐)、噤口不語,並有發熱腹痛、目呆不省(神識昏蒙)等症狀。其症狀與天釣(小兒驚風的一種)相似,然病因病機有別,故需辨證區分。
病因病機
此症多因寒邪壅閉經脈所致。寒性收引,客於太陽經脈,導致經氣不利,氣血運行受阻,筋脈失養而拘急,故見項背強直、角弓反張等症。寒邪內鬱化熱,則見發熱;寒凝氣滯,則腹痛;邪擾神明,則目呆不省。
辨證論治
- 有汗者:屬風寒表虛證,宜調和營衛、解肌舒筋,方用桂枝湯加葛根。桂枝湯解表調和營衛,葛根升津舒筋,緩解項背強急。
- 無汗者:屬風寒表實證,宜發汗解表、升津舒筋,方用葛根湯。葛根湯即桂枝湯加麻黃、葛根,發汗力強,兼能舒緩筋脈。
與天釣之鑒別
天釣多因風熱痰火上擾,或肝風內動所致,常見目睛上視、手足抽掣、喉中痰鳴等症,治宜清熱熄風、化痰開竅。而痙病似天釣以寒邪閉阻為主,無明顯痰熱之象,故治法側重溫散寒邪、通暢經脈。
中醫理論延伸
此症與《傷寒論》所述「太陽病,項背強几几」相似,均屬太陽經腧不利之證。然小兒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,寒邪易直中經脈,故症狀較成人更為急重。治療時需顧護正氣,避免過汗傷陰。若寒邪化熱入裡,可兼見煩躁口渴,則需隨證加減,如合用白虎湯清熱生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