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脛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脛腫,中醫名詞,是指小腿浮腫的一種證候。脛腫是水腫病的常見症狀之一,出自《素問·藏氣法時論》。脛腫又稱足脛腫、足胻腫、足脛胕腫。

脛腫的病因多為外感風寒濕邪,內傷脾腎陽虛,或飲食不節,勞倦過度等。外感風寒濕邪,侵襲人體,阻遏經絡,使氣血運行不暢,水液停聚而成脛腫。內傷脾腎陽虛,則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下注小腿而成脛腫。飲食不節,勞倦過度,損傷脾胃,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下注小腿而成脛腫。

脛腫的臨床表現為小腿部位出現浮腫,皮膚緊繃,按之凹陷,不易消退。嚴重者可伴有全身水腫、腰酸腿沉、小便不利等症狀。

脛腫的治療以祛風除濕、健脾利水為主。可用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車前子等中藥煎水服用。外用可用黃柏、蒼朮、白朮、防風羌活等中藥煎水熏洗患處。

脛腫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:

1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 2、飲食清淡,不吃生冷油膩食物。 3、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 4、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 5、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脛腫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其他併發症,如腎功能衰竭、心力衰竭等。因此,如果出現脛腫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