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曹子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曹子休

曹子休為宋代醫家,生平事蹟未見詳載,然其著作《續法饌》五卷,專論飲食療法,屬中醫「食治」範疇,惜已散佚,僅能從後世醫籍引述略窺其要。

飲食療法與中醫理論

中醫食療理論源遠流長,可溯及《黃帝內經》,強調「藥食同源」,認為食物性味(四氣五味)與人體陰陽、臟腑氣血相應。曹氏《續法饌》當承此傳統,結合宋代飲食文化與醫理,針對病症調配膳食,如以甘溫補脾、酸收斂肺等法則,體現「治未病」與「辨證施食」思想。

宋代食治發展背景

宋代醫學重視實用,官方編纂《太平聖惠方》等醫書,皆載食療方劑,民間亦盛行以食材調養。曹子休所著《續法饌》,或為補充前人食療專著(如唐代《食療本草》)之作,內容可能涉及:

  1. 食材分類:按寒熱溫涼屬性,對應體質與病症。
  2. 配伍禁忌:如「十八反」延伸至飲食搭配,避免相剋。
  3. 時令調攝:依四時節氣推薦當令膳食,如春季宜辛散以助肝氣。

散佚與影響

雖原書不存,然宋代以降食療著作(如《飲膳正要》)或間接保留其部分內容,反映曹氏對飲食養生學之貢獻。其學說亦可能融入後世「藥膳」體系,成為中醫養生文化之一環。

綜觀之,曹子休之《續法饌》代表宋代食療學之實踐,彰顯中醫「寓醫於食」的特色,惜文獻亡軼,然其理念仍可透過歷代醫籍窺見傳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