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頸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頸腫,證名。頸部單側或雙側脹腫粗大。出《靈樞.經筋》。因氣火鬱逆,或痰滯內結所致。《雜病源流犀燭.頸項病源流》:「有頸項腫痛,寒熱頭眩者,是氣毒,宜加味藿香散;有頸項結核浮腫,先寒後熱者,此風寒所搏,宜防風解毒湯;有頸項結核堅腫,色紅漸熱者,是熱毒,宜連翹消毒飲。」頸前粗大,食欲增進,心煩心悸,夜睡不安,呼吸困難,性情急躁憂郁,為肝火肝氣交鬱,用達鬱湯法加夏枯草、青黛、丹皮、海藻(見《中醫臨床備要.頸粗》)。本證可見於癭瘤、瘰癧、癰等。參見癭瘤、瘰癧、癰等條。
頸腫,是指頸部單側或雙側脹腫粗大。
頸腫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種:
1、氣火鬱逆:由於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久而化火,上擾於肺,肺失宣降,津液上泛,壅於頸部,可導致頸腫。
2、痰滯內結:由於飲食不節,脾胃運化失常,痰濕內生,痰濕阻滯於頸部,可導致頸腫。
3、其他原因:如瘰癧、癭瘤、癰等,也可導致頸腫。
頸腫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、頸部腫脹:頸部腫脹是頸腫的主要表現,腫脹可為單側,也可為雙側。腫脹的程度,輕者僅有輕微的腫脹,重者可導致頸部明顯的腫大。
2、疼痛:頸腫可伴有疼痛,疼痛的程度,輕者僅有輕微的疼痛,重者可導致劇烈的疼痛。
3、其他症狀:頸腫可伴有其他症狀,如發熱、寒熱交替、頭痛、頭暈、耳鳴、耳聾、視物模糊、心悸、胸悶、氣短、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腹脹、便溏、尿頻、尿急、尿痛等。
頸腫的診斷,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相關檢查,進行診斷。
頸腫的治療,主要根據病因,進行治療。
1、氣火鬱逆所致的頸腫,可用清熱解毒、疏肝理氣的藥物進行治療,如藿香散、防風解毒湯等。
2、痰滯內結所致的頸腫,可用化痰散結、行氣消腫的藥物進行治療,如二陳湯、三黃散等。
3、其他原因所致的頸腫,應根據病因,進行針對性的治療。
頸腫的預後,主要取決於病因和治療的效果。
如果是由於氣火鬱逆或痰滯內結所致的頸腫,治療效果一般較好。如果是由於瘰癧、癭瘤、癰等所致的頸腫,治療效果則較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