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精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精液之中醫釋義

一、廣義之精液
於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載:「血溢流註,精液乃少。」此處「精液」泛指人體之體液,與「津液」概念相通。部分醫家認為「精」為「津」之誤字,當作「津液」解,主司滋潤臟腑、濡養經絡。津液代謝失調,可致口乾、皮膚燥澀等證,反映氣化功能異常。

二、狹義之生殖之精
中醫所謂「精」,尤指腎所藏之「生殖之精」,為先天之本,主生長發育與生殖機能。《靈樞·本神》曰:「兩精相搏謂之神」,強調陰陽二精交合而生生命。此精受腎氣統攝,其盈虧直接影響生育能力與體質強弱,過度耗損可致腰膝痠軟、早衰等腎虛之候。

三、精與氣血之關係
精能化氣,氣可生精,兩者互根互用。《類經》云:「精化為氣,氣聚為精。」精虧者常兼氣虛,而氣滯或血瘀亦可能阻礙精之生成與輸布。臨床上,補精常配伍益氣養血之品,如熟地、人參等,以助精氣互生。

四、病理與調理
若房勞過度、思慮傷脾,或久病耗損,皆可致精液不足。證見遺精、滑泄、不孕等,治宜補腎填精,方如五子衍宗丸、左歸丸等。然精之病變非獨責之於腎,肝鬱、心火、脾虛等皆可擾動精室,故調精需辨臟腑虛實,非獨補腎一途。

五、精液與養生
古人重視「積精全神」,主張節欲保精以養天年。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恬惔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」,透過調攝情志、適度飲食,維繫精之充盛,此乃中醫養生之要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