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精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精血
在中醫理論中,精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,為「精」與「血」的統稱。精與血雖屬不同概念,但二者關係密切,相互化生,故有「精血同源」之說。
精與血的來源與關係
-
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
- 先天之精:稟受於父母,藏於腎,是人體生長發育及生殖功能的根本。
- 後天之精:由飲食水穀所化生,經脾胃運化後輸布全身,部分歸藏於腎,補充先天之精。
-
血的生成
- 血主要由水穀精微通過脾胃運化,並在心肺作用下化赤而成。
- 腎精亦能化生血液,此即「精血互化」的生理機制。
精血的功能
- 滋養臟腑形體
- 精血充盈,則五臟六腑得養,筋骨強健,肌肉豐滿,毛髮潤澤。
- 維持生殖機能
- 腎精與肝血共同維繫生殖能力,女性月經、男性精液的生成皆與精血密切相關。
- 化氣生神
- 精血充足則氣化有源,精神充沛;若精血虧虛,可致氣弱神疲。
精血虧虛的表現
- 腎精不足:發育遲緩、早衰、生殖功能減退、耳鳴健忘。
- 肝血虧虛:眩暈目澀、肢體麻木、月經量少或閉經。
- 精血兩虛:面色無華、毛髮枯槁、體弱易病。
精血同源的臨床意義
中醫治療精血虧損時,常從補腎填精、養血益肝入手,如使用熟地黃、當歸、枸杞等藥物,以促進精血互生。此外,調理脾胃亦為關鍵,因後天水穀精微是精血化生的主要來源。
精血的盛衰直接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態,故養生之道重視節欲保精、調攝飲食,以維持精血充盈,延年益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