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精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精傷

在中醫學中,「精傷」指人體精氣或精血過度耗損所引發的疾患。「精」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物質,涵蓋先天之精(源自父母)與後天之精(由水穀精微化生),主司生長發育、生殖機能及臟腑運作。若因情志失調、勞倦過度或疾病等因素導致精氣虧虛,即形成「精傷」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情志所傷
    《靈樞·本神》提及:「恐懼而不解則傷精」,指出長期恐懼、憂思等情緒未能舒解,可耗損腎精。腎主恐,過度驚恐易致氣機下陷,腎失封藏,引發遺精、滑泄等症。
  2. 房勞過度
    房事不節或頻繁手淫,直接耗竭腎精,臨床常見腰膝酸軟、眩暈耳鳴、性機能衰退等。
  3. 久病及勞倦
    慢性疾病或過度勞累(包括體力與腦力),消耗氣血精微,後天之精難以充養先天,終致精虧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臟腑失養:精虧則髓海不足,可見記憶力減退、頭昏目眩;肝腎精血同源,精傷可兼見視物模糊、爪甲枯脆。
  • 生殖機能異常:男性易見遺精、早泄、不育;女性可能月經量少、閉經或不孕。
  • 形體衰頹:如《靈樞》所述「骨酸痿厥」,因腎主骨,精傷則骨骼失充,出現肢體痿弱無力、骨骼酸軟。

相關證候辨析

  • 腎傷:精傷多歸屬於腎的範疇,因腎藏精,兩者常並見,但精傷更強調物質基礎的虧損,而腎傷涵蓋更廣的氣化功能失調。
  • 精脫:為精傷之重症,症見驟然精液大量流失、面色蒼白、脈微欲絕,屬急危證候。

中醫調治原則
治療以「補精益腎」為大法,依證型選方:

  • 腎精虧虛:常用左歸丸、龜鹿二仙膠等填補真陰;
  • 陰陽兩虛:方如金匱腎氣丸加減,滋陰溫陽並行;
  • 心腎不交:若兼見失眠多夢,可配合黃連阿膠湯交通心腎。

精傷之證,貴在早期調攝,避免遷延成虛勞重症。歷代醫家亦強調「節欲保精」為養生要務,如《類經》所言:「善養生者,必寶其精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