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精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精清

病證名,指精液清冷稀薄之症。「清」在此有清冷、稀薄之意,首見於《古今醫統·原始要終論》。此症與「精寒」、「精薄」相關,屬男性生殖功能異常之範疇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中醫認為,精液之生成與品質與腎氣命門火脾氣密切相關。腎主藏精,為先天之本,精液之濃稠與溫煦需賴腎陽(命門火)之溫化;脾主運化水穀精微,為後天之本,影響精液之化生。若腎陽不足,命門火衰,或脾虛濕盛,皆可導致精液清冷稀薄,難以溫養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腎陽虛衰
    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,若素體虛弱、房勞過度,或久病傷陽,致腎陽不足,命門火衰,則精室失於溫煦,精液化生無力,故見精清冷而稀薄。
  2. 脾虛濕盛
    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濕濁下注精室,可致精液稀薄;若兼脾陽虛弱,更難運化水穀精微以充養腎精,加重精清之症。
  3. 肝鬱氣滯
    肝主疏泄,若情志不暢,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可影響精室氣化,間接導致精液清冷。

相關證候辨析

  • 精寒
    與精清相似,但更強調精液之「寒」性,多因腎陽虛衰,陰寒內盛所致,常伴見陰囊冰冷、畏寒肢冷等症。
  • 精薄
    側重精液質地稀薄,可能因腎精不足或濕濁下注,與精清病因部分重疊,但未必有明顯寒象。

古籍論述

《古今醫統》提及精清為「精室不溫」之象,後世醫家如《景岳全書》進一步闡述:「命門火衰,精液清冷者,宜溫補下元。」指出腎陽虛為關鍵病機,治療當以溫補腎陽為主。

總結

精清一症,核心在於腎陽不足或脾濕不化,致精液失於溫養而清冷稀薄。臨床需辨明虛實寒熱,結合整體證候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