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精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精寧穴

精寧,又稱精靈,為中醫推拿學之重要穴位,主要應用於小兒推拿,具有祛風化痰、鎮驚定喘、行氣破積之效。其位置於歷代文獻記載略有差異,臨床用途亦因部位不同而略有側重。

穴位定位與主治

  1. 腕背橫紋橈側端

    • 《小兒按摩經·陰掌圖各穴手法仙訣》記載,此處之精寧穴可治氣吼痰喘、乾嘔痞積。掐揉此穴能疏泄肺氣、化痰平喘,適用於小兒痰壅氣促之證。
  2. 手背第4-5掌骨間,距掌指關節半寸處

    • 據《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·掌背穴圖》所述,此處精寧穴與外勞宮相平,主治痰壅氣促、氣逆上攻。推拿時多以掐、揉手法,能降氣化痰,緩解胸悶咳喘。
  3. 無名指與小指指蹼間

    • 《小兒推拿學概要》記載,此處精寧穴以揉法為主,能行氣破積,適用於食積腹脹、氣滯不舒之證,尤擅調理小兒消化不良。
  4. 與威靈穴互為穴組

    • 部分古籍如《小兒按摩經》、《厘正按摩要術》將精寧與威靈穴並列,兩穴位置時有互換。威靈穴位於手背第2-3掌骨間,與精寧同屬鎮驚要穴,臨床常配合使用,以增強開竅醒神、熄風定驚之效。

中醫理論與應用

精寧穴之作用機制,與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密切相關。其位處手背,為陽氣所聚,故能調暢氣機、疏通經絡。

  • 祛風化痰:透過刺激精寧,可宣發肺氣,化解痰濕,適用於風痰壅盛所致之咳喘、驚風。
  • 行氣破積:揉按此穴能促進氣血運行,消散積滯,改善脘腹脹滿、乳食不化。
  • 鎮驚安神:與威靈穴配伍,可平肝熄風,緩解小兒驚惕不安、夜啼等症。

操作手法

臨床常用掐、揉、推等手法:

  • 掐法:以拇指指甲垂直按壓穴位,力度適中,用於急症如驚風、痰喘。
  • 揉法:以指腹輕柔旋轉揉動,適用於慢性氣滯或積食。
  • 推法:沿掌骨間向指尖方向直推,可助氣機下行。

精寧穴為小兒推拿之要穴,其定位雖有分歧,然皆以調氣化痰、鎮驚消積為核心功效,臨床須辨證選用,以達最佳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