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精極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精極

定義與源流
精極為中醫「六極」病候之一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·虛勞病諸候》,指臟腑精氣嚴重耗損所致的虛衰病證。隋代巢元方提出「六極」概念,宋代王懷隱於《太平聖惠方》進一步闡述:「精極者,通主五臟六腑之病候」,強調其為全身性精氣虧虛之重症,與五臟六腑功能衰退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精極成因多端,主要與以下機制相關:

  1. 先天不足:稟賦薄弱,腎精虧虛,臟腑化生之源匱乏。
  2. 勞傷過度:長期勞神、房勞或體力透支,耗傷肝腎精血。
  3. 久病及腎:慢性疾病遷延,氣血陰陽俱損,終致精氣衰竭。
  4. 情志所傷:憂思過度暗耗心血,或恐懼傷腎,影響精氣固藏。

臨床表現
精極之證以「形神俱衰」為特徵,具體可分為:

  • 外候:形體羸瘦、髮枯齒槁、目視昏矇、耳鳴耳聾、步履蹣跚。
  • 內症:驚悸怔忡、陽痿遺精、白濁滑泄,甚則骨節煩疼、虛熱纏綿。
  • 舌脈:舌質淡瘦或紅絳少苔,脈象細弱無力或沉微。

證型辨治
依兼證不同,治法各異:

  1. 精虧陽衰

    • 主症:畏寒肢冷、腰膝酸軟、陽痿早泄。
    • 方藥:巴戟丸(《聖惠方》巴戟天、肉蓯蓉、杜仲等)溫補腎陽,填精益髓。
  2. 精血枯涸

    • 主症:面色黧黑、肌膚甲錯、眩暈耳鳴。
    • 方藥:牛髓煎(《千金方》牛髓、地黃、白蜜等)滋陰養血,潤燥補虛。
  3. 虛熱擾精

    • 主症:骨蒸潮熱、煩躁不寐、夢遺頻作。
    • 方藥:天門冬散(《聖惠方》天門冬、麥冬、人參等)清虛火,固真陰;若熱甚者可用竹葉湯清熱除煩。
  4. 精氣離根

    • 主症:喘息氣短、神識恍惚、二便失禁。
    • 方藥:磁石丸(《聖濟總錄》磁石、鹿茸、五味子等)鎮攝浮陽,收斂元氣。

與相關概念辨析

  • 與「腎虛」關係:精極涵蓋五臟虛損,但以腎精虧竭為核心,病勢更深重。
  • 與「六極」異同:六極包含氣、血、筋、骨、肌、精六類虛損,精極為其終末階段,常兼見他極病候。

古籍選注
《類證治裁》云:「精極者,百骸無主,如木之根朽而葉萎。」指出精氣為生命之本,精極則生機頹敗。此類病證需辨明標本,緩圖調補,非峻劑可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