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精宮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精宮,乃中醫學中之經穴別名,亦稱「誌室穴」,屬足太陽膀胱經之要穴。其定位於人體背部,當第十四椎(即第二腰椎棘突)下,旁開三寸處,左右各一。此穴深層鄰近腎臟,與命門、腎俞等穴相呼應,為調攝腎氣、固精培元之關鍵腧穴。
學理淵源
據《醫學入門》所載:「精宮,專主夢遺。」揭示其主治遺精、滑泄等腎氣不固之症。中醫理論認為,精宮與「先天之本」腎臟密切相關,腎主藏精,此穴既能固攝精關,亦能溫煦腎陽,調和陰陽之平衡。歷代醫家多用以治療因腎虛所致之生殖機能衰退、腰脊酸軟等證。
功能主治
- 生殖系統疾患:如男子遺精、早泄、陽痿;女子帶下、月經不調等,皆可藉刺激此穴以益腎填精。
- 腰脊病症:腎虛腰痛、腰椎活動不利者,配伍腎俞、委中等穴,可收強腰健腎之效。
- 水液代謝失調:腎陽不足所致之水肿、小便頻數,亦可取此穴溫陽化氣。
配伍應用
臨床常與以下穴位相配:
- 配命門、關元:增強溫腎壯陽之功,適用於命門火衰之證。
- 配三陰交、太溪:滋腎陰而清虛熱,治陰虛火旺之夢遺。
- 配膀胱俞、中極:調理下焦氣化,改善淋證、癃閉。
操作技法
針刺時多採俯臥位,直刺0.5~1寸,得氣後可行捻轉補瀉;艾灸則以溫和灸或隔薑灸為宜,每次5~15分鐘,以局部溫熱透達為度。
精宮之應用,體現中醫「從腎論治」之核心思想,透過經絡調控,使精氣內守、陰平陽秘,實為調理下元虛損之要穴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