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曹居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曹居白
曹居白為宋代著名醫家,尤精於針灸之術,其取穴與治法獨樹一幟,有別於當時主流醫家。據傳,龍圖閣待制李行簡之甥女罹患怪疾,症狀類中風,曹居白施針於「八邪穴」後,患者病情顯著好轉,足見其針法之精妙。
針灸特色與學術貢獻
- 八邪穴之運用
八邪穴位於手背指蹼緣,左右共八穴,屬經外奇穴,主治手部腫痛、麻木及風邪襲絡之症。曹居白以八邪穴治療「類中風」案例,反映其擅長透過刺激特定經外奇穴調節氣血,疏通經絡。此穴亦與「八風穴」(足部相應奇穴)呼應,體現中醫「上病下取,下病上治」的整體觀。 - 辨證取穴之創新
宋代針灸多循《黃帝內經》傳統,曹居白卻不拘泥常法,主張「因證選穴,以氣為先」。其治療李行簡甥女時,未取常規中風穴位(如百會、風池),而選八邪穴,推測患者病機為風邪滯留手部經絡,導致氣血逆亂而現全身症狀,故從局部調治以達全身平衡。 - 針法與氣機調控
中醫認為,針灸效應關鍵在於「得氣」與「氣至病所」。曹居白針術可能結合「透天涼」「燒山火」等手法,透過刺激八邪穴激發經氣,驅散外風,調和營衛。此案例亦符合《針灸大成》所述「奇穴治奇病」之理,凸顯其臨床靈活性。
歷史背景與學術地位
宋代是中醫針灸理論系統化時期,官方編纂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,規範穴位定位。曹居白之術卻展現民間醫家對經外奇穴的深入掌握,補充了主流醫學未盡之處。其事迹雖散見於筆記雜錄,但為後世研究宋代針灸流派提供重要線索,尤其對奇穴療法的發展具有啟發意義。
曹居白的醫學實踐,融合了中醫「異病同治」「經絡辨證」等核心思想,其案例至今仍為針灸學中奇穴應用的典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