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睛中一點似銀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睛中一點似銀星

病證名,屬中醫眼科範疇,指眼目中出現如銀星般光滑白點的宿翳病證。此症首見於《證治準準繩·雜病》,記載其特徵為「白點一顆,如星光滑,當睛中蓋定」,其形態固定,久而不變,大小不增不減,旁觀可見瞳神被其遮蔽。

病因病機
此病多因腎絡氣滯,導致目中膏液凝結而成。中醫理論認為,腎主藏精,精化為氣,上注於目以濡養瞳神。若腎氣運行不暢,氣滯則水濕停聚,凝結為翳,結於睛中,形成銀星狀白點。此病與肝腎陰虛氣血瘀滯亦有關聯,因肝開竅於目,肝血不足或氣血失和,皆可影響目絡通暢,促使翳障形成。

臨床表現
患者自覺視物或有輕微模糊,但多無明顯疼痛、流淚等外障症狀。翳障位於黑睛中央或近瞳神處,呈圓點狀,邊界清晰,表面光滑如銀星,對視力影響程度視其位置及大小而定。此症特點為纏綿難愈,藥物內服或外點均難以消退,故《證治準繩》稱其為「終身之患」。

鑒別診斷
需與其他宿翳(如冰瑕翳、雲翳)區別:

  • 冰瑕翳:翳薄如冰,隱約可見。
  • 雲翳:翳厚如雲,遮擋瞳神較甚。
    而「睛中一點似銀星」則以孤立、光滑、固定不移為特徵。

中醫歸類
此症屬宿翳範疇,宿翳多因外傷、風熱毒邪侵目,或內傷臟腑所致,病後遺留翳障,久不消退。其治療原則以活血通絡、滋養肝腎為主,然古籍多強調其頑固性,提示需長期調理。

附:相關理論
《目經大成》提及「翳生睛珠,如釘入木」,與此症相似,均強調翳障深固難除。中醫眼科重視局部病變與整體臟腑的關聯,故治翳常需結合全身辨證,如滋腎陰、疏肝氣等法,然具體療效仍因個體而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