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曹懷靜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曹懷靜
曹懷靜,明代醫家,原以儒學為業,後兼涉醫道,精研醫籍,尤對元代滑壽所著《診家樞要》深有心得。滑壽此書乃脈學要典,闡述脈診原理與臨證應用,曹氏於研習之餘,結合自身臨證經驗及閱覽醫籍所見,加以摘錄整理,補滑氏之未備,遂撰《診家補遺》一書。惜此書已佚,未能流傳後世,然其學術貢獻仍可窺見一斑。
明代醫風興盛,脈學尤為醫家所重。滑壽《診家樞要》強調「脈為醫之關鍵」,曹懷靜承其緒餘,進一步探討脈象與臟腑氣血之關係,或於浮、沉、遲、數等常脈之外,補充異常脈象之辨析,或闡釋脈診與四時、五行之相應,皆可能為其補遺之重點。此類內容,反映明代醫家對脈學理論的深化,亦契合中醫「司外揣內」之診斷思維。
中醫脈學自《內經》《難經》奠基,歷代醫家迭有發揮。滑壽以「舉按尋」三法析脈,曹懷靜或於此基礎上,融入個人臨證體悟,如對「結代促」等節律異常脈之鑑別,或結合望、聞、問三診,強化脈診之整體性。此與中醫「四診合參」之旨相合,亦展現明代醫家注重實證與理論結合之學風。
曹氏雖無其他著作傳世,然其補遺之舉,足見其對脈學傳承之用心,亦為明代中醫理論發展之一斑。其學術軌跡,可視為儒醫兼通之典範,反映當時醫家融匯儒學與醫理之時代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