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睛高突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睛高突起
睛高突起,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指眼珠異常突出之症。此名首見於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二,與「突起睛高」屬同類病症,多因臟腑功能失調,邪毒上攻,或氣血壅滯所致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眼與五臟六腑關係密切,尤以肝、腎為要。睛高突起之成因可分虛實兩端:
- 實證:多因風熱毒邪外襲,或肝火上炎,循經上攻於目,導致眼絡瘀阻,氣血壅滯,發為睛突。如《審視瑤函》提及「火鬱目絡,睛珠暴出」。
- 虛證:常見於肝腎陰虛,虛火上擾,或氣血不足,目失所養,致使眼窩內組織鬆弛,睛珠外突。
臨床表現
患者可見單側或雙側眼珠向前突出,或伴紅腫疼痛、視物模糊,甚則眼瞼難以閉合。若因熱毒所致,多發病急驟,睛突明顯,目赤脹痛;若屬虛證,則病程較緩,睛突漸進,伴頭暈耳鳴等陰虛之象。
辨證論治
中醫治療以辨證為本,分型施治:
- 風熱上攻:治宜疏風清熱、解毒散瘀,方用瀉肝散加減,或配合針刺風池、太陽等穴。
- 肝火熾盛:當清肝瀉火,方選龍膽瀉肝湯,佐以夏枯草、決明子等清肝明目之品。
- 肝腎陰虛:需滋補肝腎、潛陽熄風,常用杞菊地黃丸合石決明散加減。
古籍記載
《證治準繩·七竅門》指出:「睛高者,目珠突出也……由火鬱氣逆使然。」強調火邪與氣機逆亂為關鍵病機。此外,《銀海精微》亦載有「睛脹」一症,與此相關,治法可互參。
睛高突起作為眼科急重症之一,其辨治需結合全身症狀,細察病因,方能標本兼顧。歷代醫家對此症之論述,體現中醫整體觀與辨證論治之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