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本草集要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本草集要

本草集要是一部重要的中醫藥學著作,由明代王綸撰寫,於約1500年出版。這本書主要是整理明代以前醫葯典籍中的藥物和藥學理論。本書分為三部分,共八卷。

  • 第一部(卷一)為總論藥性,多引用《神農本草經》和《內經》的論述。
  • 第二部(卷二-六)為主體,將藥物分為草、木、菜、果、谷、石、獸、禽、蟲魚和人10類,共收錄了545種藥物。每種藥物記述了其七情、性味、升降、有毒無毒、分經以及主治功效和附方等內容。
  • 第三部(卷七-八)為藥性分類,分為氣、寒、血、熱、痰、濕、風、燥、瘡、毒、婦人和小兒這12門。每門再細分為若干類,每類記述了不同藥物的具體用途和配伍方法。

本草集要是一部內容豐富、系統全面的藥學著作,對後世的中醫藥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現存有四種明刻本流傳至今。

以下是本草集要中關於某些藥物的記載:

  • 人參:味甘、微苦,性平,入肺、脾、心經。有補氣、生津、安神、益智的功效。主治虛勞、咳喘、失眠、健忘、驚悸、眩暈等症。
  • 黃芪:味甘、微溫,性平,入肺、脾、腎經。有補氣、固表、利水、託毒的功效。主治氣虛、自汗、盜汗、水腫、脾虛泄瀉、脫肛、崩漏、帶下、癰腫瘡毒等症。
  • 白朮:味苦、甘,性微溫,入脾、胃、肺經。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利水、止汗的功效。主治脾虛食少、泄瀉、水腫、自汗、盜汗等症。
  • 茯苓:味甘、淡,性平,入心、脾、肺經。有健脾滲濕、利水消腫、寧心安神的功效。主治脾虛泄瀉、水腫、痰飲、心悸、失眠等症。
  • 甘草:味甘、平,入心、肺、脾、胃經。有補脾益氣、清熱解毒、緩急止痛的功效。主治脾胃虛弱、食少倦怠、咳嗽痰多、心悸、失眠、癰腫瘡毒等症。

本草集要中還收錄了許多其他藥物的記載,這些藥物具有不同的功效,可以用於治療不同的疾病。但在使用中醫藥時,一定要遵從醫生的指示,切勿擅自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