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驚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驚熱,病證名。《仁齋小兒方論》:「驚熱者,內蘊實熱,鬱勃發驚,甚則搐掣,變而癇耳。」發病時小兒遍身發熱,但不太高。顏面有時發青,身上有汗。夜間煩躁多驚,心悸不寧。由熱而生驚或因驚而生熱,皆原於心肝、肝經內熱所致。治宜清熱瀉火。用導赤散加菊花、鉤藤、黃連;諸驚壯熱者,用羚羊角湯。
驚熱是小兒常見的病證,多由內蘊實熱,鬱勃發驚所致。臨床表現為小兒煩躁不安,夜間驚醒多哭,面色發青,身熱不甚,汗出,心悸不寧,舌質紅,苔薄黃,脈滑數。
治療上應以清熱瀉火為主,可用導赤散加菊花、鉤藤、黃連等。若諸驚壯熱者,可用羚羊角湯。
【方劑舉例】
【文獻摘要】
- 《仁齋小兒方論》:「驚熱者,內蘊實熱,鬱勃發驚,甚則搐掣,變而癇耳。」
- 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:「驚熱之證,多由內蘊實熱,鬱勃發驚所致。蓋小兒之驚,多由肝熱所致,而肝熱又多由心熱所致。心熱則肝熱,肝熱則心熱,此二者互為因果,故驚熱之證,多由心肝內熱所致。」
- 《中醫兒科學》:「驚熱是小兒常見的病證,多由內蘊實熱,鬱勃發驚所致。臨床表現為小兒煩躁不安,夜間驚醒多哭,面色發青,身熱不甚,汗出,心悸不寧,舌質紅,苔薄黃,脈滑數。治療上應以清熱瀉火為主,可用導赤散加菊花、鉤藤、黃連等。若諸驚壯熱者,可用羚羊角湯。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