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驚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驚衄是指脾移熱於肝所致的驚而鼻中出血的症狀。這個名詞源自於《素問·氣厥論》,其中說道:"脾移熱於肝,則為驚衄。" 這段話的註解解釋了血液由於肝熱而妄行,並導致血液從鼻子中出血。在《聖濟總錄》中記載了治療驚衄的方法為使用伏龍肝湯。

驚衄的病因是脾移熱於肝,導致肝熱上蒸,迫使血液妄行,從而引起鼻衄。臨床上,驚衄的症狀包括突然的驚恐感,伴有鼻子出血的情況,血液量多且顏色鮮紅,還可能伴有心悸、胸悶、煩躁、口渴、大便乾燥等症狀。

針對驚衄的治療主要以清熱涼肝、止血為主。常用的方劑有伏龍肝湯和羚羊角膠囊等。

伏龍肝湯的成分包括伏龍肝、生地黃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黃芩、黃連、大黃和甘草。這個方劑具有清熱涼肝和活血止血的功效,主治由於肝熱上蒸,迫使血液妄行而引起的鼻衄。

羚羊角膠囊的成分包括羚羊角、白茅根、地黃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黃芩、黃連、大黃和甘草。這個藥物具有清熱涼肝和活血止血的功效,同樣主治由於肝熱上蒸,迫使血液妄行而引起的鼻衄。

預防驚衄的方法包括:

  1. 保持情緒穩定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2. 注意飲食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3. 適度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4. 定期接受體檢,早期發現並治療。

驚衄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鼻衄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