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驚積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驚積,病證名。出《仁齋小兒方論》。小兒積食化熱,熱極生風。症見經常腹脹腸鳴,低燒潮熱,以午後夜間為甚,睡眠不安,煩躁易驚,甚則手足抽搐,大便乾燥秘結,或稀稠酸臭。多由飲食不節引起。治宜調理肝脾,清熱和胃。選用保和丸加白術及《醫宗金鑒》清熱和胃丸(川連、梔子、竹茹、麥冬、連翹、山楂、神曲、麥芽、陳皮、枳實、大黃、甘草)加減化裁。更應著重調整飲食,注意喂養方法。

驚積,又稱驚癇,是小兒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。其發病原因主要與小兒脾胃功能不足,飲食不節,積食化熱有關。當積食化熱,熱極生風,則會出現腹脹腸鳴、低燒潮熱、睡眠不安、煩躁易驚、手足抽搐等症狀。

驚積的治療,首先要清熱解毒,健脾和胃。常用方藥有保和丸、清熱和胃丸等。此外,還要注意飲食調理,避免食用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
驚積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暴飲暴食,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。另外,還要注意增強小兒的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驚積的危害,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影響小兒的健康成長。驚積會導致小兒消化功能紊亂,影響營養吸收,從而影響小兒的健康成長。
  2. 影響小兒的學習和生活。驚積會導致小兒睡眠不安、煩躁易驚,影響小兒的學習和生活。
  3. 嚴重者可危及生命。驚積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小兒抽搐、昏迷,甚至危及生命。

因此,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小兒驚積的預防和治療,以免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