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驚後瞳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驚後瞳斜

病證名,指小兒驚風後出現眼球斜向一側之症。此證多因肝經陰血受損,目系失養所致。中醫理論認為,肝主藏血,開竅於目,肝血充盈則目得所養,視物清明;若肝血虧虛,目系失於濡潤,則可致眼球轉動異常,甚或斜視。

病因病機
小兒驚風多因外感邪熱、痰火內擾,或先天不足、肝風內動所致。驚風發作時,風火相煽,耗傷肝陰肝血,致使目系失養。此外,驚風後餘熱未清,或病後調攝不當,亦可能導致肝血不足,目絡失和,從而引發瞳斜。

證候特點
主要表現為眼球偏向一側,或左右不定,常伴見面色青白、爪甲不榮、肢體顫動等肝血不足之象。若兼見煩躁不安、舌紅少苔,則為陰虛內熱之候;若兼見神疲乏力、舌淡脈細,則屬氣血兩虛。

治法方藥
治宜養血益肝,兼以熄風通絡。

  1. 主方:可選用《人參阿膠湯》,以人參補益元氣,阿膠滋陰養血,二者合用,共奏養血柔肝之效。若陰虛內熱明顯,可加生地、白芍以滋陰清熱;若兼風痰阻絡,可加鉤藤、僵蠶以熄風化痰。
  2. 針灸療法:可取肝俞、太衝、風池等穴,以調理肝經氣血,疏通目絡。

相關理論延伸
《內經》云:「肝受血而能視。」《小兒藥證直訣》亦指出:「驚風後目斜者,肝血虛也。」故治療上首重補養肝血,佐以調和目絡。若日久不癒,則需考慮痰瘀阻絡或脾虛氣弱等變證,隨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