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驚風煩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驚風煩渴
驚風煩渴,病證名。指驚風後傷津引起的煩躁、口渴。多因小兒驚風傷津所致。治宜益氣養陰,用麥門冬湯加減。
《醫宗金鑒·小兒科》:「驚風煩渴,小兒驚風,多傷津液,而致煩躁口渴,宜麥門冬湯加減。」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·小兒驚風》:「驚風煩渴,小兒驚風,多傷津液,而致煩躁口渴,宜麥門冬湯加減。方中麥門冬、天冬、石斛、玉竹,養陰生津;白朮、茯苓、甘草,健脾益氣;生薑、大棗,和胃止嘔;薄荷、竹葉,清熱解表。諸藥合用,共奏益氣養陰、清熱解表之功。」
驚風煩渴的臨床表現為:小兒突然驚厥,四肢抽動,面色蒼白,口吐白沫,煩躁不安,口渴欲飲,大便溏薄,舌質紅,苔薄白,脈細數。
驚風煩渴的治療原則為:益氣養陰,清熱解表。常用方藥有麥門冬湯、玉竹湯、百合固金湯等。
麥門冬湯由麥門冬、天冬、石斛、玉竹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本方具有益氣養陰、清熱解表的功效。適用於小兒驚風煩渴、津傷口渴、舌紅苔白、脈細數等症。
玉竹湯由玉竹、麥門冬、天冬、石斛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本方具有益氣養陰、清熱解表的功效。適用於小兒驚風煩渴、津傷口渴、舌紅苔白、脈細數等症。
百合固金湯由百合、麥門冬、天冬、石斛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。本方具有益氣養陰、清熱解表的功效。適用於小兒驚風煩渴、津傷口渴、舌紅苔白、脈細數等症。
驚風煩渴的預防方法為:注意小兒保暖,避免受涼感冒;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;保持大便通暢;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疲勞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