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驚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驚搐(驚厥):一種因心神不安而引起四肢抽搐、昏厥的疾病。

《天花八陣編》中記載,驚搐病證表現為驚恐不安、臉色潮紅、咬牙緊閉、口角流涎,以及四肢抽搐。推斷驚搐的發病原因為熱極生風,風侵犯肝臟,肝臟反過來傷害脾臟(木侮土),脾臟被邪氣侵害後,導致心臟受到幹擾,進而引起心神不安,最終導致驚搐發生。

根據病因的不同,驚搐可以分為實熱型和熱極生風型。對於實熱型的驚搐,治療方法包括清熱瀉火,可以使用瀉青丸或龍膽瀉肝湯。對於熱極生風型的驚搐,治療方法則是清熱熄風,可以使用羚角鉤藤湯。

驚搐(又稱驚厥)主要發生在小兒,可能由於驚恐、外感熱邪或痰熱內蘊等原因引起。驚搐的發病機制主要包括:1)外感熱邪,由於小兒抵抗力較差,六淫邪氣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侵襲會導致驚搐;2)痰熱內蘊,脾胃功能不健全導致消化功能不良,飲食不當或攝取不易消化的食物會引起脾胃運化失調,產生痰濕內蘊,這會阻礙心陽的正常運行,導致心神不寧,最終引發驚搐;3)驚恐驚嚇,小兒對外界充滿好奇心,但防衛能力較弱,容易受到驚嚇,驚嚇會使心神不安,驚搐就可能產生。

驚搐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:1)神志不安,患兒突然出現神志不安、驚惕不安、大哭不止,甚至引發昏厥;2)四肢抽搐,患兒四肢突然出現抽搐,程度輕重不一,有的只是手指、腳趾的抽動,有的則是全身抽搐,甚至出現角弓反張;3)其他症狀,可能伴有發燒、口渴、煩躁和大便乾燥等。

驚搐的治療主要以清熱解毒和熄風止痙為主要方法,常用藥物包括瀉青丸、龍膽瀉肝湯和羚角鉤藤湯等。

驚搐是一種急症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對患者造成嚴重後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家長發現孩子出現驚搐症狀應儘快帶孩子去醫院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