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曹秉鉉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曹秉鉉,字公輔,明代江蘇武進人,為萬曆至天啟年間(1573-1627)著名醫家。其人性好讀書,胸懷濟世之志,後因父親患病而潛心習醫,深研《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等典籍,融會歷代醫家之長,終成一方名醫。

當時江南地區疫病頻發,曹秉鉉不避險阻,親赴疫區施治。其診病重視「辨證求因」,尤擅處理外感熱病與瘟疫,常以「清熱解毒」、「扶正祛邪」為法,結合患者體質與時令氣候調配方藥。據載,其治疫不取酬金,活人甚眾,仁心仁術,為時人所敬重。

曹秉鉉臨證經驗豐富,曾撰《杏園醫案》一書,內容當包含其治療瘟疫、內傷雜病之實錄,並可能涉及對張仲景學說的發揮,以及對金元四大家學術的取捨。惜該書已佚,未能流傳後世,然其醫事軼事仍見於地方志與醫史文獻中。

從中醫學理而言,明代溫病學說漸興,曹氏所處時代正值吳又可《溫疫論》問世前後,其治疫思路或受「戾氣致病」說影響,強調「因時制方」。此外,江南濕熱之地,其用藥可能注重「芳香化濁」、「透邪外達」,反映地域醫學特色。

曹秉鉉之生平,體現了傳統儒醫「仁術濟世」的精神,其臨床實踐亦為明代溫病理論發展的縮影,雖著作不存,然其醫德與醫技仍為中醫史所銘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