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操縱指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操縱指法

操縱指法為中醫切脈之重要手法,旨在透過指力輕重之變化,細察脈象深淺、強弱及動態特徵,以辨別病機虛實與氣血盛衰。此法強調「舉按交替」之技巧,即《重訂診家直訣》所載:「舉而復按,按而復舉」,透過反覆提按,探求脈位、脈勢及脈形之細微差異。

操作要領

  1. 舉按有序:初以輕指力(舉)觸及皮膚,候「浮取」之象,主察表證或衛氣盛衰;繼而漸加指力(按),達肌肉層(中取)與筋骨層(沉取),以辨裏證或臟腑虛實。
  2. 動態調控:指力需靈活轉換,如先輕後重,或於同一部位反覆舉按,以捕捉脈象之瞬息變化。此法尤適用於鑑別「浮沉相兼」或「虛實夾雜」之複雜脈象。
  3. 三菽之辨:傳統以「菽」(豆之重量)喻指力輕重,如浮取輕如三菽(肺氣),中取六菽(脾氣),沉取十二菽(腎氣)。操縱指法需依此分層,細究脈氣分佈。

臨床意義

  • 辨脈位深淺:浮取不顯而沉取有力者,多主裏實;舉按皆弱則屬氣血兩虛。
  • 察脈勢動態:如「滑脈」於舉按間應指流利,而「澀脈」則往來艱澀,需操縱指法反覆驗證。
  • 析邪正進退:外感病初期,脈多浮而有力,若轉沉則邪氣入裏;透過操縱指法可監測病勢演變。

與其他手法之聯用
操縱指法常與「推尋」(移動指位以候脈長)、「總按」(三指並按)等手法配合,全面分析脈象。如《瀕湖脈學》所述:「浮沉遲數辨綱領,舉按推尋驗細微」,凸顯其於脈診體系之核心地位。

此手法深植於中醫「四診合參」之思維,非僅技術層面,更需醫者凝神靜氣,以指為媒,體察陰陽氣血之變,方得脈診真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