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血不定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經血不定,病名。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月經不調。詳該條。
經血不定是月經不調的一種,是指月經周期或經量異常,或經行先後無定期,或經行時經血量多或少,或經行時經血色暗或色淡,或經行時經血質稠或質稀,或經行時經血有血塊或有血絲,或經行時伴有疼痛等症狀。
經血不定的原因很多,主要有以下幾種:
- 內分泌失調:內分泌失調是引起月經不調的主要原因。內分泌失調可以由多種因素引起,如情緒波動、精神壓力、睡眠不足、飲食不規律、過度勞累、環境變化等。
- 器質性病變:器質性病變也是引起月經不調的原因之一。常見的器質性病變有子宮肌瘤、子宮內膜息肉、子宮腺肌症、卵巢腫瘤、甲狀腺疾病等。
- 藥物因素:某些藥物可以引起月經不調,如避孕藥、抗生素、降血壓藥、抗癲癇藥等。
- 其他原因:其他原因引起的月經不調包括妊娠、流產、產後、哺乳期、更年期等。
經血不定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如果出現經血不定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經血不定在中醫上屬於「月經不調」的範疇。月經不調是指月經周期或經量異常,或經行先後無定期,或經行時經血量多或少,或經行時經血色暗或色淡,或經行時經血質稠或質稀,或經行時經血有血塊或有血絲,或經行時伴有疼痛等症狀。
月經不調在中醫上有以下幾種分類:
- 氣血虛弱型: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少、色淡、質稀,經期延長,或經期提前,或經期錯後,或經行時小腹疼痛,腰膝酸軟,面色蒼白,頭暈目眩,心悸氣短,倦怠乏力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
- 氣滯血瘀型: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少、色暗、有血塊,經期延長,或經期提前,或經期錯後,或經行時小腹疼痛,痛有定處,拒按,或伴有乳房脹痛,舌質紫暗,苔薄,脈弦。
- 肝鬱脾虛型: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少、色淡、質稀,經期延長,或經期提前,或經期錯後,或經行時小腹疼痛,痛不拒按,或伴有乳房脹痛,食欲不振,大便溏薄,舌淡苔白,脈弦細。
- 腎虛型: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少、色淡、質稀,經期延長,或經期提前,或經期錯後,或經行時小腹疼痛,腰膝酸軟,頭暈目眩,耳鳴耳聾,健忘失眠,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
- 其他原因:其他原因引起的月經不調包括妊娠、流產、產後、哺乳期、更年期等。
月經不調的治療方法根據不同類型,可採用中藥調理、針灸、艾灸、推拿等治療方法。
月經不調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如果出現經血不定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