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血暴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經血暴下,病證名。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血崩。詳該條。

經血暴下,又稱經血崩漏,是指女子月經來潮時,經血突然大量下流,或非經期時,陰道出血不止,或經血淋漓不止,或經血色鮮紅,或經血質稀薄,或經血有血塊,或伴有頭暈目眩、心悸氣短、四肢乏力、面色蒼白、腰膝酸軟、小便短赤、大便溏薄等症狀。

經血暴下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多見於青春期少女和更年期婦女。其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氣血虧虛:由於先天不足或後天失調,導致氣血虧虛,不能濡養胞宮,以致經血失調,經血暴下。
  2. 肝腎陰虛:由於肝腎陰虛,精血不足,不能滋養沖任,以致經血失調,經血暴下。
  3. 寒凝血瘀:由於寒邪侵襲,或過食生冷寒涼之物,導致寒凝血瘀,阻滯經脈,以致經血失調,經血暴下。
  4. 氣滯血瘀:由於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滯血瘀,阻滯經脈,以致經血失調,經血暴下。
  5. 脾虛濕盛:由於脾虛濕盛,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阻滯經脈,以致經血失調,經血暴下。
  6. 熱毒熾盛:由於熱邪熾盛,或外感熱邪,或內生熱毒,灼傷血絡,以致經血失調,經血暴下。
  7. 其他原因:如腫瘤、息肉、子宮內膜炎、子宮肌瘤等,也可引起經血暴下。

經血暴下是中醫婦科常見病,病因複雜,臨床表現多樣,治療方法也因人而異。因此,在治療前,一定要先到醫院進行正規的診斷,以便對症治療。

治療經血暴下,中醫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:

  1. 補氣養血:氣血虧虛是導致經血暴下的重要原因,因此,在治療時,首先要補氣養血。常用方藥有四物湯、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等。
  2. 滋陰補腎:肝腎陰虛也是導致經血暴下的重要原因,因此,在治療時,還要滋陰補腎。常用方藥有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女貞子丸等。
  3. 溫經散寒:寒凝血瘀是導致經血暴下的重要原因,因此,在治療時,還要溫經散寒。常用方藥有艾附暖宮丸、桃紅四物湯、溫經湯等。
  4. 活血化瘀:氣滯血瘀是導致經血暴下的重要原因,因此,在治療時,還要活血化瘀。常用方藥有血府逐瘀湯、桃紅四物湯、當歸芍藥散等。
  5. 清熱解毒:熱毒熾盛是導致經血暴下的重要原因,因此,在治療時,還要清熱解毒。常用方藥有清熱涼血湯、三黃瀉心湯、犀角地黃湯等。
  6. 其他治療方法:如腫瘤、息肉、子宮內膜炎、子宮肌瘤等,可根據病情,採取手術、放療、化療等治療方法。

經血暴下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,如貧血、不孕、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女性朋友在出現經血暴下症狀時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