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操守不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操守不一
「操守不一」為中醫典籍中描述神誌不定的專有名詞,首見於《靈樞·本臟》:「心偏傾則操守不一,無守司也。」意指心神失守,思慮紛雜,難以專注之狀態。此概念與中醫藏象理論中心臟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,心主神明,為「君主之官」,統攝精神意識活動。若心氣偏傾或心陰心陽失衡,則神失所養,導致操持不定、意志渙散。
從病機分析,「操守不一」多因內傷七情、勞心過度,或稟賦不足所致。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心藏神」,心神需依賴心血濡養與心氣溫煦。若心血虧虛,則神不內守;心火亢盛,則躁擾不寧;痰濁蒙蔽心竅,亦可致神識昏蒙。此類病證常見於虛勞、怔忡、不寐等疾患,臨床可伴見心悸、健忘、多夢易驚等症。
歷代醫家對「操守不一」的調治,多從養心安神著手。如《千金要方》以酸棗仁湯滋陰養血,清熱除煩;《醫林改錯》則重視瘀血擾神,主張以活血化瘀安神為法。此外,針灸取穴常選心俞、神門、內關等,以通調心氣、鎮靜安神。
此概念亦反映中醫「形神合一」的整體觀,強調精神活動與臟腑氣血相互影響。心神失調不僅表現為情志異常,長期更可損及五臟,如《靈樞·口問》所言:「悲哀愁憂則心動,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。」故「操守不一」雖屬神誌病範疇,實為身心失衡之徵兆,需綜合辨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