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行先後無定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經行先後無定期,中醫名詞,又稱月經紊亂。是指月經不按週期來潮,或先或後,沒有一定規律。本症如日久不癒,不但不易孕育,並且容易演變為“衝任失調性子宮出血”。但在四十九歲前後,月經將絕未絕之時,往往出現週期紊亂,則屬正常生理現象。

常見證候 肝鬱腎虛經行先後無定期:經期有時趕前,有時錯後,或兩月一行,或一月兩行,血量或多或少,經前或月經剛來時乳房脹痛,或小腹脹痛,連及兩脇,腰部痠脹。脈沉弱或兼弦。亦有少數病人僅見經期紊亂症狀而無其他兼症者。 心脾虛弱經行先後無定期:經期先後不定,量少色淡,頭暈心悸,神疲乏力,大便易溏。舌質淡,苔白,脈虛細。

鑒別分析 肝鬱腎虛經行先後無定期:由於肝鬱腎虛,疏泄閉藏失職,導致衝任氣血功能紊亂,而發生月經週期錯亂,證見乳脹或腹脹、脅脹、腰痠等症。但行經期仍在正常範圍,其經量即使有時增多,但亦不至於大下如崩,此是與“血崩”的主要辨別點。治宜疏肝補腎,方用定經湯,或益腎調肝湯。 心脾虛弱經行先後無定期:由於心脾兩虛,氣血不足,衝任失盈,故經來愆期,先後不定。鑒別要點在於量少色淡,而無脹痛,兼見頭暈神疲,納少便溏等症,治宜補益心脾,方用歸脾湯。

文獻別錄 《景岳全書·婦人規》:"凡欲念不遂,沉思積鬱,心脾氣結致傷衝任之源,而腎氣日消,輕則或早或遲,重則漸成枯閉,此宜兼治心脾腎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