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經中穴
別名:陰部
出處:《針灸集成》
定位:位於腹部,臍下1.5寸(即氣海穴)再旁開3寸處。
主治:
- 泌尿系統病症:二便不通、五淋(泛指各種淋證,如石淋、膏淋、氣淋等)。
- 婦科病症:月經不調、赤白帶下(指婦女帶下色白或赤白相雜,多因濕熱或氣血失調所致)。
- 消化系統病症:腹瀉、腹脹等。
刺灸法:
- 針刺:直刺1-1.5寸,適用於調理氣機、疏通經絡。
- 灸法:
- 艾炷灸3-5壯,適用於虛寒證或氣血不足者。
- 艾條灸5-15分鐘,可溫通經脈,改善局部氣血運行。
穴義與經絡關係:
經中穴屬經外奇穴,雖不在十四正經上,但與任脈、足少陰腎經及足陽明胃經有一定關聯。其位置鄰近氣海穴(任脈要穴,主一身之氣),旁開3寸則接近足陽明胃經所過之處,故能調理下焦氣機,改善水液代謝及生殖系統功能。
臨床應用:
- 二便不通:可配合關元、三陰交,以通調水道。
- 月經不調:常與血海、地機同用,以調和氣血。
- 赤白帶下:配伍帶脈、中極,以清熱利濕、固攝帶脈。
此穴臨床多用於下焦濕熱或氣滯之證,通過針灸刺激可促進局部氣血流通,達到治療效果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