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水全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經水全白

病證名,見於清代醫家王之翰所著《婦科胎產百病》,指婦女行經時經血呈現白色或淡白之狀,與常態之經血色澤迥異。此證屬中醫婦科月經病範疇,多因氣血失調、臟腑功能異常所致,臨床須結合全身症狀辨證論治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氣血兩虛
    素體虛弱,或久病耗傷,氣血生化不足,血海空虛,無以化赤,故經行色白。常伴見經量稀少、面色萎黃、神疲乏力等症。
  2. 脾腎陽虛
    脾主統血,腎主生殖。若脾陽不振,水穀精微不化,腎陽不足,胞宮失於溫煦,則經血不榮而色白。多兼見畏寒肢冷、腰膝痠軟、便溏等症。
  3. 痰濕阻滯
    痰濕內蘊,阻滯衝任,氣血運行不暢,經血不得正常化生,故見經色淡白或夾黏液。患者常見體胖、胸悶、白帶黏稠等痰濕之象。
  4. 肝鬱血瘀
    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久則氣滯血瘀,瘀阻胞脈,新血難生,亦可致經水色白,或夾血塊,伴見脅脹、經行不暢等症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望診:經血色澤淡白或如米泔,質地清稀或黏稠。
  • 問診:兼察月經周期、量之多寡,及伴隨之寒熱虛實症狀。
  • 切診:脈象多見細弱、沉遲(虛寒)或滑濡(痰濕)。

古籍參考

《婦科胎產百病》未詳載治法,然據中醫理論,可參照「月經不調」「血虛經閉」等證論治,如:

  • 氣血兩虛:選用八珍湯、歸脾湯加減,以益氣養血。
  • 脾腎陽虛:方用右歸丸合四君子湯,溫補脾腎。
  • 痰濕證:宜蒼附導痰丸加減,化痰燥濕。
  • 肝鬱血瘀:可予逍遙散合桃紅四物湯,疏肝解鬱、活血調經。

此證臨床雖較罕見,然反映體內氣血陰陽之失衡,需審因論治,以恢復衝任調和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