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水久不行發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經水久不行發腫
病證名,見於明代嶽甫嘉所著《妙一齋醫學正印·女科》,亦稱「經閉浮腫」,指女子月經長期閉止不行,伴隨肢體浮腫之證候。此病多因氣血失調、水濕停聚所致,與肝、脾、腎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。
病因病機
- 氣滯血瘀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機阻滯,血行不暢,久則瘀血內停,胞脈閉阻,月經不行;瘀血阻絡,水液代謝失常,泛溢肌膚則發為浮腫。
- 脾虛濕盛:飲食勞倦損傷脾氣,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濕濁下注胞宮,阻滯經血,故經閉;水濕泛溢肌膚,則見肢體腫脹。
- 腎陽不足:素體腎虛,或房勞多產,損傷腎陽,氣化失司,水液停聚,胞宮失於溫煦,經血不行,水濕外溢而發腫。
臨床表現
- 月經閉止數月甚或更久。
- 四肢、顏面或全身浮腫,按之凹陷。
- 或伴胸脅脹滿、脘腹痞悶、神疲乏力等兼證。
辨證分型
- 氣滯血瘀型:經閉不行,腫脹按之難消,面色晦暗,舌紫暗或有瘀斑,脈沉澀。
- 脾虛濕阻型:經閉浮腫,肢體困重,食少便溏,舌淡胖苔白膩,脈濡緩。
- 腎陽虛衰型:經閉日久,浮腫腰以下為甚,畏寒肢冷,舌淡苔白,脈沉遲。
治法方藥
- 氣滯血瘀:治宜行氣活血、化瘀利水,方用血府逐瘀湯合澤蘭湯加減。
- 脾虛濕阻:治宜健脾化濕、通經利水,方用參苓白朮散合五皮飲加減。
- 腎陽虛衰:治宜溫腎助陽、化氣行水,方用真武湯合濟生腎氣丸加減。
此證需結合患者體質與病機深淺,靈活調整治則用藥,以達調經消腫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