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藏象學說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藏象學說
藏象學說概述
藏象學說是中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,主要研究人體臟腑生理功能、病理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系統理論。"藏"指藏於體內的內臟,"象"則指表現於外的生理、病理現象。這一學說認為人體是以五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)為中心,配合六腑(膽、胃、大腸、小腸、膀胱、三焦),通過經絡系統將臟與臟、臟與腑、腑與腑緊密聯繫,並外連五官九竅、四肢百骸,構成一個有機整體。
藏象學說的理論基礎
藏象學說的形成主要基於三個方面:
- 古代解剖知識:早在《黃帝內經》時代,中醫已有相當程度的解剖認識,如《靈樞·經水》記載:"八尺之士,皮肉在此,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,其死可解剖而視之。"
- 生理病理觀察:通過長期觀察人體在不同狀態下的各種表現,如面色、脈象、舌象等外在變化,推斷內在臟腑功能狀態。
- 醫療實踐驗證:從臨床治療效果反推臟腑功能,如某些藥物對特定症狀的療效反映了相關臟腑的生理特性。
五臟系統及其功能
心系統
- 生理功能:主血脈,主神明
- 外候:其華在面,開竅於舌
- 聯繫:與小腸相表裡,在志為喜,在液為汗
肝系統
- 生理功能:主疏泄,主藏血
- 外候:其華在爪,開竅於目
- 聯繫:與膽相表裡,在志為怒,在液為淚
脾系統
- 生理功能:主運化,主統血
- 外候:其華在唇,開竅於口
- 聯繫:與胃相表裡,在志為思,在液為涎
肺系統
- 生理功能:主氣司呼吸,主宣發肅降
- 外候:其華在毛,開竅於鼻
- 聯繫:與大腸相表裡,在志為悲,在液為涕
腎系統
- 生理功能:藏精,主水,主納氣
- 外候:其華在髮,開竅於耳及二陰
- 聯繫:與膀胱相表裡,在志為恐,在液為唾
六腑及其功能特點
六腑共同生理特點是"傳化物而不藏",主要功能為受納、腐熟水穀,傳化和排泄糟粕:
- 膽:貯存和排泄膽汁,主決斷
- 胃:受納腐熟水穀,為"水穀之海"
- 小腸:受盛化物,泌別清濁
- 大腸:傳導糟粕,吸收水分
- 膀胱:貯存和排泄尿液
- 三焦:通行元氣,運行水液
臟腑關係
臟與臟關係
- 心與肺:氣血關係,心主血,肺主氣
- 心與脾:血液生成與運行關係
- 心與肝:血液運行與調節關係
- 心與腎:水火既濟,精神互用
- 肺與脾:氣的生成與水液代謝
- 肺與肝:氣機升降調節
- 肺與腎:水液代謝與呼吸運動
- 肝與脾:疏泄與運化關係
- 肝與腎:精血同源,藏泄互用
- 脾與腎:先天後天相互資生
臟與腑關係
主要體現在陰陽表裡配合:
- 心與小腸
- 肺與大腸
- 脾與胃
- 肝與膽
- 腎與膀胱
藏象學說的物質基礎
人體功能活動依賴三種基本物質:
- 氣: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,具有推動、溫煦、防禦、固攝、氣化等作用
- 血:循行於脈中富有營養的紅色液體,具有濡養和滋潤作用
- 精:包括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,是構成和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
- 津液: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,具有滋潤濡養作用
藏象學說的整體觀
藏象學說體現了中醫學的整體觀念,主要表現在:
- 五臟一體觀:五臟雖有不同功能,但相互協調共同維持生命活動
- 形神一體觀:形體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統一
- 天人相應觀:人體與自然環境的密切聯繫和統一
藏象學說的臨床應用
藏象理論指導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:
- 診斷方面:通過外在表現推斷內在病變,如"有諸內必形諸外"
- 治療方面:根據臟腑關係確立治療原則,如"見肝之病,知肝傳脾,當先實脾"
- 養生方面:根據臟腑生理特性指導養生實踐,如"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"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