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水不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經水不止

病名
經水不止,又稱「經行不止」,指婦女月經周期紊亂,經血持續淋瀝不盡,難以自止。此症多因陰虛血熱、氣虛失攝、濕熱蘊積或瘀血阻滯所致,導致胞宮氣血失調,血海不固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陰虛血熱:素體陰虛,或久病耗傷陰血,虛熱內生,灼傷胞絡,迫血妄行。
  2. 氣虛不攝:勞倦過度,或脾胃虛弱,中氣不足,統攝無權,血失固攝。
  3. 濕熱蘊積:濕熱之邪下注胞宮,擾動血海,血不循經。
  4. 瘀血阻滯:情志不暢,或寒凝氣滯,瘀血內停,新血不得歸經,反溢脈外。

臨床表現與辨證論治

  1. 陰虛血熱證

    • 主症:經血不止,量多色紅質稠,伴顴紅潮熱、咽乾口燥、心煩失眠。
    • 治法:滋陰清熱,涼血止血。
    • 方藥:四物湯加減(生地、白芍、當歸、川芎),佐白朮、黃芩、阿膠、茯苓、梔子、地榆、荊芥、香附、甘草。
  2. 氣虛不攝證

    • 主症:經血淋瀝,量少色淡質稀,神疲乏力、氣短懶言、納差便溏。
    • 治法:健脾益氣,溫經止血。
    • 方藥:歸脾湯加減(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龍眼肉),配炮薑炭、烏賊骨、炒艾葉以固攝止血。
  3. 濕熱蘊積證

    • 主症:經血淋瀝量少,色暗如醬、氣味穢臭,腰腹脹痛,帶下黃稠味臭。
    • 治法:清利濕熱,佐以止血。
    • 方藥:四妙散(蒼朮、黃柏、牛膝、薏苡仁)加銀花、貫仲、地榆、茜草、益母草,清熱化濕兼化瘀止血。
  4. 瘀血阻滯證

    • 主症:經血淋瀝不盡,色暗紫有塊,小腹刺痛拒按,血塊排出後痛減。
    • 治法:活血化瘀,調經止血。
    • 方藥:桃紅四物湯(桃仁、紅花、當歸、川芎、生地、赤芍)合失笑散(蒲黃、五靈脂),加茜草、益母草以增強化瘀止血之效。

補充說明

  • 氣血關係: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。氣虛則血失統攝,血熱則妄行,瘀血則新血難安,故治療需標本兼顧,調和氣血陰陽。
  • 臟腑辨證:此病與肝、脾、腎三臟密切相關。肝藏血失職、脾不統血、腎虛封藏無力,均可導致經水不止,臨床需細辨臟腑虛實。
  • 藥物加減:若兼腎虛腰痠,可加杜仲、續斷;若血熱熾盛,可加丹皮、紫草;若氣虛下陷,可加升麻、柴胡以升提中氣。

此症需根據具體證型靈活施治,以恢復衝任調和、血循常道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