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藏象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藏象
藏象為中醫生理學之核心概念,首見於《素問·六節藏象論》。「藏」古通「臟」,意指內在臟腑;「象」則指臟腑機能活動顯現於外的生理、病理徵象。中醫透過觀察外在表現,推斷內在臟腑狀態,形成「以象測藏」的獨特理論體系。
藏象之內涵
藏象系統涵蓋五臟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)、六腑(膽、小腸、胃、大腸、膀胱、三焦)、奇恒之腑(腦、髓、骨、脈、膽、女子胞),以及與之相連的體表組織(五官九竅、皮肉筋骨)和生命物質(氣、血、精、津液)。其特點在於:
- 整體關聯性:臟腑並非孤立存在,而是透過經絡氣血相互聯繫。例如,心主血脈,其華在面,開竅於舌,故面色與舌象可反映心臟功能。
- 功能系統化:中醫臟腑概念重功能而非解剖形態。如「腎」不僅主水液代謝,更涵藏先天之精,主骨生髓,通於腦,其華在髮。
- 陰陽五行配屬:五臟對應五行(肝木、心火、脾土、肺金、腎水),並依生剋制化維持平衡。
藏象學說之理論基礎
- 五臟核心論:
- 心為「君主之官」,主血脈與神明,統領全身機能。
- 肺主氣司呼吸,朝百脈而調水道,為氣機升降之樞紐。
- 肝主疏泄,調暢氣機,藏血以濡養筋目。
- 脾主運化水穀,為氣血生化之源,統血以維持血行。
- 腎為「先天之本」,藏精主生殖,納氣以協調呼吸。
-
六腑傳化之職:
六腑以「傳化物而不藏」為特性,如胃受納腐熟水穀、膽貯藏排泄膽汁、三焦通行元氣與水液。其功能貴在通暢,以降為順。 - 奇恒之腑之特殊性:
如腦為「髓海」,主精神活動;女子胞主月經與孕育,皆與五臟(尤以腎、肝、心)密切相關,體現「藏瀉互用」的特質。
氣血精津液與藏象之關係
臟腑機能需賴氣血精津液滋養,而這些物質的生成與輸布亦受臟腑調控:
- 氣:肺主呼吸之清氣,脾運化水穀之氣,腎為元氣之根。
- 血:心主血脈,肝藏血,脾統血,共同維持血液運行。
- 精:腎藏先天之精,脾化後天之精,兩者互資以維持生長發育。
- 津液:肺通調水道,脾轉輸布散,腎司開闔,三焦為其通道。
藏象學說貫穿中醫診斷與治療,如「肝開竅於目」,目疾可從肝論治;「肺合皮毛」,外感病常責之於肺。此理論不僅闡釋人體生理病理,更指導臨床辨證用藥,展現中醫「司外揣內」的思維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