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經始
經始為經穴別名,首見於《針灸甲乙經》,所指即手少陰心經之井穴——少衝。此穴定位於小指橈側,指甲角旁約0.1寸處,為心經氣血所出之要衝,故名「少衝」;而「經始」一稱,則隱含其為心經起始、氣血發源之意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經脈歸屬與特性
少衝屬手少陰心經之井穴,五行屬木。井穴為經氣始發之處,主瀉熱開竅、醒神蘇厥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云:「所出為井」,強調井穴為經氣湧出之始,故「經始」之名貼合其生理功能。 - 臨床應用
- 熱病與神志疾患:心主神明,此穴可清心瀉火,用於熱病煩滿、昏迷、癲狂等症。
- 局部治療:主治小指麻木、胸脅痛等循經病症。
- 急救作用:與其他井穴(如中衝、湧泉)配伍,可針刺放血以急救中暑、昏厥。
-
古籍記載
《針灸甲乙經》載:「少衝者,木也……在手小指內廉之端,去爪甲如韭葉。」後世醫家如《針灸大成》進一步闡述其「主心煩、心痛、掌中熱」等證,間接呼應「經始」作為氣血初動之義。
穴名釋義
「經始」一詞,除指穴位別名外,亦隱喻心經氣血之起始。心為君主之官,主血脈而藏神,此穴既是心經之端,亦為神氣傳導之樞紐,故名之為「始」,彰顯其於經脈流注中的關鍵地位。
此別名雖少見於後世針灸典籍,然結合《內經》對井穴的論述,可窺見古人對經脈氣化起點的重視,以及穴名背後蘊藏的理論深意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