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前泄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經前泄水是一種病證,指的是在經前泄水三四天後才開始行經的情況。這種病證多由於脾虛水濕停聚,運化功能失常而引起。脾虛水濕停聚導致經水的血液無法正常流通於子宮,反而聚積於血海(子宮底部),與水濕之氣相合作用,所以首先會有泄水,然後再行經。治療這種情況,應該以補氣健脾、除濕為主,可以使用健固湯、參苓白朮散等方劑。

現代的研究認為,經前泄水是一種功能性子宮出血,多見於更年期婦女。其具體發病原因尚不清楚,可能與下丘腦-垂體-卵巢軸功能紊亂、雌激素水平下降、子宮內膜異常增生、子宮內膜炎症、子宮肌瘤、子宮腺肌症等因素有關。

經前泄水的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月經週期不規則,經血量增多,經期延長,經前有少量褐色分泌物,並伴有下腹墜脹、腰痠背痛、乳房脹痛等症狀。

診斷經前泄水主要根據臨床表現,如月經週期不規則,經血量增多,經期延長,經前有少量褐色分泌物,並伴有下腹墜脹、腰痠背痛、乳房脹痛等症狀。需要與其他病證進行鑑別診斷,如功能性子宮出血、子宮內膜異常增生、子宮內膜炎症、子宮肌瘤、子宮腺肌症等進行區分。

在治療上,針對經前泄水可以使用中醫中藥進行治療,具體方法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。對於脾虛水濕停聚的情況,可以選擇補氣健脾、除濕的方法進行治療。常見的方劑有健固湯、參苓白朮散等。
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