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前期緊張綜合徵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經前期緊張綜合徵(Premenstrual Syndrome,PMS)是中醫婦科常見病之一,是指婦女在月經前10天左右出現的一系列身心症狀,如頭痛、乳房脹痛、情緒不穩、失眠、腹瀉等,月經來潮後症狀消失。
中醫認為,經前期緊張綜合徵多由肝腎陰虛、肝氣鬱滯、脾胃虛弱等原因引起。肝腎陰虛者,可見腰膝酸軟、頭暈目眩、失眠多夢、月經量少、色淡質薄;肝氣鬱滯者,可見胸脅脹滿、乳房脹痛、情緒不穩、易怒、失眠;脾胃虛弱者,可見食欲不振、腹脹便溏、月經量少、色淡質薄。
治療經前期緊張綜合徵,應根據不同病因,辨證施治。肝腎陰虛者,可用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等滋陰補腎之品;肝氣鬱滯者,可用逍遙散、柴胡疏肝散等疏肝解鬱之品;脾胃虛弱者,可用香砂六君丸、參苓白朮散等健脾益氣之品。
此外,在日常生活中,還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- 合理安排作息,保證充足的睡眠。
- 飲食清淡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- 保持外陰清潔,避免感染。
如果經前期緊張綜合徵症狀嚴重,影響日常生活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。
【古籍原文】
《諸病源候論》:"經前有候,頭痛、腰痛、腹痛、胸脅脹滿、乳房脹痛、心悸、夜寐不安、腰腹酸脹浮腫,腹瀉、蕁疹、皮膚瘙癢等症,此皆經前之候也。"
《景岳全書》:"經前諸症,皆由肝腎失調,影響沖任所致。若為肝氣鬱滯,疏泄無權,則症見經前乳房脹痛,頭暈頭痛或偏頭痛、胃納不佳,情緒易激動等,治宜疏肝解鬱,用丹梔逍遙散加減,配合針刺合谷,三陰交、太沖。若腎陰不足,陰虛火旺,則症見腰膝酸軟、口乾顴紅,盜汗等,治宜滋陰補腎,用六味地黃湯;腎陽虛者,面色淡白,腰酸腿軟,形寒怕冷,或尿少尿頻,身面浮腫等,治宜溫腎扶陽,方用右歸丸。"
【現代研究】
現代醫學研究認為,經前期緊張綜合徵的發病與下丘腦-垂體-卵巢軸功能紊亂、體內雌激素水平波動、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、心理因素等有關。
【中醫治療】
中醫治療經前期緊張綜合徵,以疏肝解鬱、滋陰補腎、健脾益氣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逍遙散、柴胡疏肝散、六味地黃丸、參苓白朮散等。
【預防保健】
經前期緊張綜合徵的預防,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- 合理安排作息,保證充足的睡眠。
- 飲食清淡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- 保持外陰清潔,避免感染。
如果經前期緊張綜合徵症狀嚴重,影響日常生活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