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前便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經前便血,病證名。見《簡明中醫婦科學》。指每月行經前一二日大便時下血。多因嗜食辛辣燥血之物,熱鬱腸中,大腸與胞宮同居下腹,經行之前,胞中氣血俱盛,引動腸中積熱而迫使大便下血;或因臟虛,脾虛不能統血,肝虛不能藏血,腎虛不能制火而致經前便血。血熱者,兼見口苦咽乾,渴喜冷飲,面赤唇燥,大便乾,經量少而稠粘,色紫紅。治宜清熱涼血止血,方用約營煎(《景岳全書》:生地、芍藥、甘草、續斷、地榆、槐花、炒芥穗、烏梅、黃芩),大便燥結甚者,去烏梅,加麻仁、鬱李仁;熱甚者,去烏梅,加梔子、黃連;臟虛者,兼見面色蒼白,頭暈目眩,耳鳴或聾,心悸怔忡,精神疲倦,少氣乏力、腰酸便溏等,治宜滋腎補肝,健脾調經,方用順經兩安湯。

經前便血是指女性在月經來潮前1-2天,大便時出現少量鮮紅色血液。多因飲食不當,過食辛辣燥熱之品,或情志不遂,肝鬱化火,灼傷腸絡,或因脾虛濕盛,運化失常,濕熱下注,或因腎虛火旺,下迫腸道,均可導致經前便血。

臨床表現為大便時下鮮血,色鮮紅,量少,伴有腹痛、腹脹、便秘等症狀。治療應根據病因辨證施治。若因飲食不當所致,可用清熱涼血、潤腸通便的藥物治療;若因情志不遂所致,可用疏肝理氣、健脾和胃的藥物治療;若因脾虛濕盛所致,可用健脾利濕、清熱涼血的藥物治療;若因腎虛火旺所致,可用滋腎益精、清熱涼血的藥物治療。

經前便血的預防方法包括:

  1. 飲食宜清淡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2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3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4. 定期檢查,及早發現和治療疾病。

經前便血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貧血、月經失調等嚴重後果。因此,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,一旦出現相關症狀,要及時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