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來小腹痛有塊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經來小腹痛有塊

證名,屬婦科常見病症,指女子行經期間,小腹疼痛且觸之有塊狀物,痛勢劇烈,甚則影響飲食與氣色。此證多因氣滯血瘀寒凝胞宮,或衝任不調所致,瘀血內阻,經行不暢,故見疼痛結塊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氣滯血瘀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機阻滯,血行不暢,瘀血積聚胞宮,經血排出受阻,發為痛有塊。
  2. 寒凝血瘀:經期感寒,或素體陽虛,寒邪客於胞脈,血得寒則凝,瘀滯成塊,不通則痛。
  3. 衝任失調:衝任二脈主司月經,若氣血不足或瘀滯,經血運行失常,結聚成塊而痛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經前或經期小腹刺痛拒按,痛處固定,按之有塊。
  • 經血色暗,夾血塊,排出後痛減。
  • 伴面色青黃、胸脅脹滿、不思飲食等氣滯之象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活血化瘀,行氣止痛

    • 元胡散(《婦科指歸》):延胡索、製香附、百草霜,血瘀甚者加血餘炭,以益母膏和勻為丸。
      • 延胡索活血散瘀,香附疏肝理氣,百草霜止血消瘀,血餘炭化瘀止血,益母膏調經活血。
    • 膈下逐瘀湯(《醫林改錯》):適用於氣滯血瘀重症,以桃仁、紅花、當歸等破血逐瘀。
  2. 溫經散寒,化瘀止痛

    • 少腹逐瘀湯(《醫林改錯》):小茴香、乾薑溫經散寒,配合當歸、川芎活血化瘀。
  3. 調補衝任,養血和血

    • 艾附暖宮丸(《仁齋直指》):艾葉、香附溫經行氣,佐以當歸、川芎養血調衝任。

相關證候

  • 血瘀痛經:經行腹痛,血塊排出後痛減,與本證機理相通,治法皆以化瘀為主。
  • 寒凝痛經:經期小腹冷痛,得熱則緩,可兼見本證之塊狀結聚。

此證需辨明寒熱虛實,瘀血輕重,對證用藥,以通為補,使氣血調暢,則疼痛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