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來小便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經來小便痛

病證名,指女性於月經來潮時,伴隨小便疼痛如刀割之症狀。此症多因「血門不通」所致,即氣血運行不暢,瘀阻下焦,影響膀胱氣化功能,導致小便時經血與氣血相搏,引發劇痛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此症主要與「瘀血內阻」及「氣滯血瘀」相關:

  1. 瘀血內阻:經期氣血下注胞宮,若胞脈瘀滯,血行不暢,瘀血阻滯尿道,則小便時疼痛劇烈。
  2. 肝鬱氣滯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機不暢,進一步加重血瘀,導致小便刺痛。
  3. 濕熱下注:濕熱之邪蘊結下焦,與經血相搏,亦可引發小便灼痛,但此類多伴隨黃濁尿、頻急等濕熱見症。

古籍論述
《葉氏女科證治》記載:「經來小便痛如刀割,此乃血門不通。」指出此症關鍵在於「血門」(指胞宮與尿道相關之脈絡)瘀阻,並提出以「牛膝湯」治療,方中牛膝活血通經、引血下行,麝香、乳香行氣活血、散瘀止痛,共奏通利之效。

辨證分型

  1. 氣滯血瘀型:小便刺痛,經色紫暗有塊,小腹脹痛拒按,舌暗或有瘀斑,脈弦澀。治宜活血化瘀、理氣止痛,可用牛膝湯加減,或配合「血府逐瘀湯」。
  2. 濕熱瘀結型:小便灼痛,經血黏稠臭穢,帶下黃稠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治宜清熱利濕、化瘀通淋,方用「八正散」合「桃紅四物湯」。

治法方藥
以「通瘀止痛」為原則,臨床常用:

  • 牛膝湯(牛膝、麝香、乳香):針對血瘀重症,麝香走竄力強,能開竅通絡,但需慎用於體虛者。
  • 桃仁承氣湯:適用於瘀熱互結,見便秘、腹痛者。
  • 琥珀散(琥珀、當歸、赤芍等):化瘀通淋,緩解小便澀痛。

相關症候
此症需與「淋證」(泌尿系統感染)鑑別。淋證多為平時發病,與月經週期無關,且伴隨尿頻、尿急;而「經來小便痛」僅見於經期,與胞宮氣血變化直接相關。

總結
此症屬經期特殊病證,根源在於瘀阻下焦,治療首重活血通絡,佐以調氣化濕。古籍方藥如牛膝湯,體現中醫「通因通用」之法,以行血破瘀緩解標症,再依體質調理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