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來下肉胞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經來下肉胞
病證名,亦稱「經來下血胞」或「經如蝦蟆子」,屬婦科罕見病證。此症記載於《葉氏女科證治》,描述女子經行不止,驟然排出三五枚肉胞,狀若雞卵,質地柔軟如棉絮。若以刀剖之,可見內含細籽,形似石榴子,患者多伴隨昏迷不省人事之重症。
中醫病機與辨證
此症多因衝任失調、氣血虛損,兼夾痰瘀滯胞所致。胞宮氣血失攝,穢濁之邪凝聚成胞,故經血挾雜異常組織排出。其病本虛標實,虛者以氣血兩虧為主,實者則見痰瘀互結。
治法與方藥
葉氏主張以「十全大補湯」為主方,此方源自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,由四君子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)合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,再加黃耆、肉桂組成,功能溫補氣血、固攝衝任,適用於氣血大虛而胞宮失養者。若兼痰瘀,可酌加桃仁、紅花、浙貝母等化瘀散結之品。
與現代醫學之關聯
此症相當於現代醫學所稱「葡萄胎」(hydatidiform mole),屬妊娠滋養細胞疾病,病理可見絨毛水腫形似葡萄串。中醫古籍雖無此病名,然對其臨床表現與危候描述頗為貼切。傳統治法以扶正固本為先,現代臨床可結合中西醫診療,以標本兼顧。
古籍補充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亦提及「經血異物」,謂「血胞乃敗血積久,結而成形」,強調瘀阻胞絡之病機,治法側重活血散結,如桂枝茯苓丸加減。此類記載反映中醫對婦科怪症之觀察細微,並依病機差異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