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來如魚腦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經來如魚腦髓
病證名,屬中醫婦科月經異常之特殊表現,首見於《葉氏女科證治》。其特徵為經血質地黏稠,狀若魚腦或髓,色多晦暗,並伴隨雙腳疼痛、活動受限等症。此證成因,中醫認為乃下元虛冷為本,復感風寒濕邪,導致氣血凝滯、經絡不通所致。
病因病機
- 下元虛冷:腎陽不足,命門火衰,胞宮失於溫煦,寒凝血瘀,經行不暢,故經質稠濁如髓。
- 風邪侵襲:足部為肝腎二經所過,風寒濕邪乘虛客於經絡,氣血受阻,「不通則痛」,故見雙腳疼痛、屈伸不利。
治法與方藥
葉氏主張行氣活血、溫經散寒,兼以祛風通絡,擬方蘇風止痛湯,其組方深具層次:
- 溫通行滯:烏藥、補骨脂、生薑溫腎散寒,助陽化氣;
- 活血止痛:當歸、川芎、乳香調血分之瘀,紫金皮(即雷公藤)破血逐瘀;
- 祛風通絡:天麻、僵蠶熄風,獨活、南藤(石南藤)祛風濕、通經脈;
- 引藥下行:牛膝導藥至下肢,蔥白通陽散結。
全方以酒煎服,取其辛溫走竄之性,助藥力直達病所。
臨床辨析
此證雖屬罕見,然其病機與寒濕痛經、腎虛經亂有相通之處。若兼見腰膝酸冷、脈沉遲者,可酌加附子、肉桂;若濕濁偏重,經血夾黏液,可佐蒼朮、茯苓化濕。然須注意,經質異常亦可能與痰濕內蘊或瘀熱互結相關,需四診合參,不可執一而論。
理論延伸
中醫視月經為「天癸-衝任-胞宮」軸的產物,經質變化反映內在氣血盛衰與邪氣性質。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「經水如牛膜片」,亦屬寒凝血瘀之變證,可與本證互參。而「魚腦髓」之喻,更突顯中醫對病理產物觀察之細微,體現「取象比類」的辨證思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