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來如屋漏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經來如屋漏水

病證名,屬月經病範疇,指女子行經時經血排出不暢,點滴瀝瀝而下,狀如屋簷漏水,綿延不斷。此證多因血虛兼熱,或氣滯血瘀,導致衝任失調,經血運行受阻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血虛有熱
    陰血不足,虛熱內生,熱擾血海,灼傷經血,使經血黏稠難下,故見點滴漏瀝。兼見頭昏目眩、咽中腥臭如魚腥、噁心嘔逆等虛熱上擾之象。
  2. 氣滯血瘀
    情志不暢,肝氣鬱結,氣滯則血行不暢,瘀阻胞宮,經血排出受阻,故見小腹疼痛、經行不暢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經血點滴而下,色或淡或暗,質黏稠。
  • 伴頭昏目眩、小腹隱痛或脹痛。
  • 或見白帶增多、質黏味腥。
  • 虛熱上擾者,可見咽中異味、噁心嘔逆。

治法與方藥

  1. 理經四物湯(《竹林女科證治》):
    • 組成:四物湯(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加白朮、柴胡、香附、延胡索、三棱、黃芩。
    • 功效:養血調經,疏肝清熱,化瘀止痛。
    • 適用於血虛兼熱、氣滯血滯者。
  2. 內補當歸丸
    • 繼理經四物湯後使用,以補血調衝,固本培元。

中醫理論延伸

  • 衝任失調:此證與衝任二脈功能密切相關,衝為血海,任主胞胎,若血虛熱擾或氣滯血瘀,均可致衝任不固,經血失於調攝。
  • 肝脾同調:肝藏血,脾統血,治療上常需疏肝健脾,使氣血調和,經行順暢。

此證需辨明虛實,虛者補而通之,實者行而通之,以恢復經血正常運行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