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來如銅綠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經來如銅綠水
病證名,又稱「經來綠色」,屬婦科月經異常之症候。此證臨床較為罕見,其特徵為經血非尋常之暗紅或鮮紅色,而呈銅綠色或淡綠色,質地或清稀或黏稠,多伴隨全身虛寒之象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此證多因衝任虛寒、陽氣衰微所致。女子月經為氣血所化,若素體陽虛,或久病耗傷,致下元虛冷,寒凝胞宮,氣血運行不暢,經血不得溫煦,故色現異常。如《葉氏女科證治》所言:「經來全無紅色,乃大虛大冷也。」此外,若肝鬱化熱,濕熱下注,與寒邪搏結,亦可能使經色濁滯,呈現銅綠之色,然此類證型較為少見。
辨證要點
- 經色異常:經血呈銅綠色或淡綠色,質地清冷,或夾雜黏液。
- 全身症狀:多伴畏寒肢冷、面色蒼白、腰膝酸軟、小腹冷痛等虛寒之象,或見帶下清稀、舌淡苔白、脈沉遲等。
- 病程特徵:此證多見於長期氣血虧虛或陽氣不足之患者,月經週期或延後,經量偏少。
治療原則
以溫補下元、養血調經為主,忌用寒涼之藥,以免更傷陽氣。《葉氏女科證治》推薦以烏雞丸調治,該方多含溫補肝腎、養血益氣之品,如烏骨雞、人參、當歸、黃耆等,適用於衝任虛寒、氣血兩虧之證。若兼濕熱者,可佐以少量疏肝化濕之藥,然需謹慎配伍,以防溫燥助熱。
相關古籍記載
除《葉氏女科證治》外,清代《醫宗金鑑·婦科心法要訣》亦提及經色異常之證,強調「血寒經色必淡黯」,而銅綠之色更屬寒極之候,需與血熱證之紫紅稠黏相鑑別。歷代醫家多認為此證與命門火衰、胞宮失溫密切相關,治療上首重溫補脾腎。
現代中醫觀點
當代中醫臨床雖少見此證,然其病機可歸納於「月經色質異常」範疇,治療上除沿用古方外,亦可結合辨證選用艾附暖宮丸、溫經湯等加減,以調理衝任、溫通經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