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來狂言譫語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經來狂言譫語

病證名,出自《竹林女科證治》,又稱「經來發狂」。此症多因女子行經期間情志不遂,七情過極,導致肝氣逆亂,氣血失和。肝主疏泄,性喜條達,若情志鬱結,肝失疏泄,則氣機壅滯,血隨氣逆,上擾心神,發為狂躁譫語之證。

病因病機
此症主要與肝、心二臟功能失調相關。肝藏血,主疏泄,月經期間陰血下注沖任,肝血相對不足,若遇情志刺激,易致肝氣鬱結,化火生風。風火相煽,挾瘀血上沖,蒙蔽心竅,則見神識昏蒙、言語錯亂。心主神明,若心神被擾,則出現妄見妄聞、譫語狂言,甚或昏不知人。

臨床表現
患者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,突然精神異常,表現為:

  1. 神誌紊亂:情緒躁動不安,或哭或笑,言行無序。
  2. 妄見妄聞:幻覺頻生,如見鬼祟,或聞異聲。
  3. 言語失常:譫語狂言,內容無邏輯,或怒罵不休。
  4. 嚴重者:意識模糊,不省人事,伴有面赤唇紫、脈弦數等症。
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疏肝解鬱、寧心安神為主,佐以活血開竅。

  1. 麝香散加減

    • 組成:麝香、硃砂、甘草、木香、人參、茯神、桔梗、柴胡、遠誌。
    • 方義:麝香開竅醒神;硃砂鎮心安神;柴胡、木香疏肝理氣;人參、茯神、遠誌補益心氣、安神定志;桔梗載藥上行。
    • 加減:若痰熱明顯,可加竹茹、膽南星;瘀血重者,加丹參、桃仁。
  2. 茯神丸

    • 組成:茯神、茯苓、遠誌、砂仁、硃砂。
    • 方義:茯神、茯苓健脾寧心;遠誌交通心腎;砂仁理氣和胃;硃砂鎮驚安神。適用於心脾兩虛兼氣鬱者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氣鬱化火:見煩躁易怒、口苦咽乾,加黃芩、梔子清肝瀉火。
  • 痰蒙心竅:伴胸悶痰多、苔膩,加半夏、陳皮化痰開竅。
  • 血瘀阻絡:舌質紫暗、經血夾塊,加赤芍、川芎活血化瘀。

此症與西醫「經期精神障礙」有相似之處,但中醫強調從氣血失調、臟腑功能入手,調和陰陽以治本。歷代醫家亦重視針灸配合,如刺內關、太沖等穴以平肝息風,臨床可綜合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