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來咳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經來咳血
經來咳血為中醫婦科病證名,指女性行經期間出現咳嗽、痰中帶血或咯血之症,多因內外邪氣交攻,導致氣血失調、肺絡損傷所致。此症記載於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,認為其病因乃「傷於生冷,又觸於熱毒」,致使經血上逆,肺失清肅,臨床可見痰氣急滿、五心煩熱等熱象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經來咳血與衝任失調、肺氣上逆密切相關。主要病機如下:
- 寒熱錯雜:過食生冷,損傷脾胃陽氣,復感熱毒,寒凝熱鬱,氣機壅滯,經血不循常道,上逆犯肺。
- 肝火犯肺:情志不遂,肝鬱化火,木火刑金,灼傷肺絡,致咳血隨經期而發。
- 陰虛肺燥:素體陰虛,經期陰血下注,肺陰更虛,虛火內灼,絡傷血溢。
臨床表現
- 經期咳嗽、痰中帶血,或咯血鮮紅。
- 胸悶氣急,痰黏難咯。
- 五心煩熱,口乾咽燥。
- 舌紅苔薄黃或黃膩,脈弦數或細數。
治療方藥
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提出分階段論治:
-
急則治標:先用五虎湯清熱化痰、降氣止咳。
- 組成:陳皮、甘草、桑白皮、桔梗、蘇子、石膏、知母、枳殼。
- 方義:石膏、知母清肺胃之熱;桑白皮、蘇子瀉肺降氣;桔梗、枳殼宣降肺氣;陳皮、甘草理氣和中。
-
緩則治本:後用紫菀湯潤肺止咳、養陰止血。
- 組成:阿膠、桑白皮、紫菀、五味子、杏仁、款冬花、桔梗、蘇子、貝母、陳皮、枳實。
- 方義:阿膠滋陰止血;紫菀、款冬花潤肺化痰;五味子斂肺氣;杏仁、貝母化痰止咳;桑白皮、蘇子瀉肺平喘;陳皮、枳實理氣寬胸。
辨證加減
- 肝火偏旺:加梔子、黃芩清肝瀉火。
- 陰虛甚者:加麥冬、沙參滋養肺陰。
- 痰熱壅盛:加瓜蔞、黃連清化痰熱。
相關理論
此症與「倒經」(經行吐衄)機理相似,均屬「血證」範疇,但病位側重不同:倒經多因肝經鬱火衝逆,血從口鼻而出;經來咳血則以肺絡損傷為主,兼見咳嗽。治療上均需調理衝任、引血下行,但後者更重肺氣肅降與絡脈修復。
古籍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亦提及「經血上逆」之證,強調「降氣火、和營衛」為治則,可與竹林寺方互參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