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經來黑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經來黑色

病證名,指女子行經時,經血色澤深黑如灰,或如黑豆汁狀。此症多與氣血虛弱、寒凝血瘀或肝腎不足有關,屬中醫婦科常見月經異常之一。

病因病機

  1. 氣血虛弱

    • 素體氣血不足,或久病耗傷,致經血生化乏源,血行遲滯而色黯。
    • 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提及「此屬虛弱血衰之癥」,可見陰血虧虛,血失濡潤,經血不得暢行而現黑色。
  2. 寒凝血瘀

    • 外感寒邪,或陽氣虛衰,寒凝胞宮,血脈拘急,瘀滯不行,故經色沈黑如敗血。
    • 若兼見小腹冷痛、得熱則減,屬寒客衝任,血為寒凝之象。
  3. 肝腎陰虛

    • 肝藏血,腎主生殖,若肝腎陰虧,虛火內灼,血被熱灼而稠濁,經色可現深黑,並伴五心煩熱、口乾眩暈等陰虛內熱之候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經血色黑如灰或如豆汁,質地或稀或稠。
  • 虛證者多見面色青白、神疲嗜臥;寒證者常見畏寒肢冷、小腹冷痛;陰虛者則伴顴紅盜汗、舌紅少津。

治法方藥

  1. 氣血虛弱

    • 治宜益氣養血調經,方用歸脾湯(《濟生方》)或八珍湯(《正體類要》),補脾生血,使經源充盛。
  2. 寒凝血瘀

    • 溫經散寒為要,輕者用艾附暖宮丸(《仁齋直指方》),重者選溫經湯(《金匱要略》),佐以活血化瘀之品如川芎、當歸。
    • 若中焦虛寒,可配合理中湯(《傷寒論》)溫補脾陽。
  3. 肝腎陰虛

    • 滋陰清熱為主,方選知柏地黃丸(《醫宗金鑒》)或一貫煎(《柳州醫話》),滋養肝腎,清降虛火。

古籍參考

《竹林寺女科秘方》強調虛寒者宜溫補,提及「補中益氣湯」升舉陽氣,「理中湯」健運中焦,皆為虛寒證之代表方。若血瘀明顯,亦可酌加桃紅四物湯化瘀生新。

此症須辨虛實寒熱,用藥當隨證而變,總以調和氣血、通達衝任為要。